跳转至

🔥AI副业赚钱星球

点击下面图片查看

郭震AI

九、Python十大数据结构

编辑日期: 2024-11-28 文章阅读:

九、Python十大数据结构

简介

这个专题,尽量使用最精简的文字,借助典型案例盘点Python常用的数据结构。

如果你还处于Python入门阶段,通常只需掌握listtuplesetdict这类数据结构,做到灵活使用即可。

然而,随着学习的深入,平时遇到实际场景变复杂,很有必要去了解Python内置的更加强大的数据结构dequeheapqCounterOrderedDictdefaultDictChainMap,掌握它们,往往能让你少写一些代码且能更加高效的实现功能。

学习数据结构第一阶段:掌握它们的基本用法,使用它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;

学习第二阶段:知道何种场景选用哪种最恰当的数据结构,去解决题问题;

学习第三阶段:了解内置数据结构的背后源码实现,与《算法和数据结构》这门学问里的知识联系起来,打通任督二脉。

下面根据定义的这三个阶段,总结以下10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:

1 list

基本用法 废话不多说,在前面单独有一个专题详述了list的使用【添加文章链接】

使用场景 list 使用在需要查询、修改的场景,极不擅长需要频繁插入、删除元素的场景。

实现原理 list对应数据结构的线性表,列表长度在初始状态时无需指定,当插入元素超过初始长度后再启动动态扩容,删除时尤其位于列表开始处元素,时间复杂度为O(n)

2 tuple

元组是一类不允许添加删除元素的特殊列表,也就是一旦创建后续决不允许增加、删除、修改。

基本用法 元组大量使用在打包和解包处,如函数有多个返回值时打包为一个元组,赋值到等号左侧变量时解包。

In [22]: t=1,2,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In [23]: type(t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23]: tuple

实际创建一个元组实例

使用场景 如果非常确定你的对象后面不会被修改,则可以大胆使用元组。为什么?因为相比于list, tuple实例更加节省内存,这点尤其重要。

In [24]: from sys import getsizeo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25]: getsizeof(list()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25]: 72 # 一个list实例占用72个字节

In [26]: getsizeof(tuple()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26]: 56 # 一个tuple实例占用56个字节

所以创建100个实例,tuple能节省1K多字节。

3 set

基本用法 set是一种里面不能含有重复元素的数据结构,这种特性天然的使用于列表的去重。

In [27]: a=[3,2,5,2,5,3]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28]: set(a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28]: {2, 3, 5}

除此之外,还有知道set结构可用于两个set实例的求交集、并集、差集等操作。

In [29]: a = {2,3,5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30]: b = {3,4,6,2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31]: a.intersection(b) # 求交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31]: {2, 3}

使用场景 如果只是想缓存某些元素值,且要求元素值不能重复时,适合选用此结构。并且set内允许增删元素,且效率很高。

实现原理 set在内部将值哈希为索引,然后按照索引去获取数据,因此删除、增加、查询元素效果都很高。

4 dict

基本用法 dict 是Python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结构之一,字典创建由通过dict函数、{}写法、字典生成式等,增删查元素效率都很高。

d = {'a':1,'b':2} # {}创建字典

In [38]: d = {a:b for a,b in zip(['a','b'],[1,2])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In [39]: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39]: {'a': 1, 'b': 2}

使用场景 字典尤其适合在查询多的场景,时间复杂度为O(1). 如leetcode第一题求解两数之和时,就会使用到dict的O(1)查询时间复杂度。

同时,Python类中属性值等信息也都是缓存在__dict__这个字典型数据结构中。

但是值得注意,dict占用字节数是list、tuple的3、4倍,因此对内存要求苛刻的场景要慎重考虑。

In [40]: getsizeof(dict()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40]: 248

实现原理 字典是一种哈希表,同时保存了键值对。

以上4种数据结构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,因此我言简意赅的介绍一遍。接下来再详细的介绍下面6种数据结构及各自使用场景,会列举更多的例子。

5 deque

基本用法 deque 双端队列,基于list优化了列表两端的增删数据操作。基本用法:
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

In [3]: d = deque([3,2,4,0]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4]: d.popleft() # 左侧移除元素,O(1)时间复杂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4]: 3

In [5]: d.appendleft(3) # 左侧添加元素,O(1)时间复杂度      

In [6]: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6]: deque([3, 2, 4, 0])

使用场景 list左侧添加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(n),所以在Python模拟队列时切忌使用list,相反使用deque双端队列非常适合频繁在列表两端操作的场景。但是,加强版的deque牺牲了空间复杂度,所以嵌套deque就要仔细trade-off:

In [9]: sys.getsizeof(deque()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9]: 640

In [10]: sys.getsizeof(list()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10]: 72

实现原理 cpython实现deque使用默认长度64的数组,每次从左侧移除1个元素,leftindex加1,如果超过64释放原来的内存块,再重新申请64长度的数组,并使用双端链表block管理内存块。

6 Counter

基本用法 Counter一种继承于dict用于统计元素个数的数据结构,也称为bag 或 multiset. 基本用法:
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
In [14]: c = Counter([1,3,2,3,4,2,2]) # 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
In [17]: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17]: Counter({1: 1, 3: 2, 2: 3, 4: 1})

In [16]: c.most_common(1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16]: [(2, 3)]

使用场景 基本的dict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Counter,但如遇到统计元素出现频次的场景,就不要自己去用dict实现了,果断选用Counter.

需要注意,Counter统计的元素要求可哈希(hashable),换句话说如果统计list的出现次数就不可行,不过list转化为tuple不就可哈希了吗.

实现原理 Counter实现基于dict,它将元素存储于keys上,出现次数为values.

7 OrderedDict

基本用法 继承于dict,能确保keys值按照顺序取出来的数据结构,基本用法:

In [25]: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26]: od = OrderedDict({'c':3,'a':1,'b':2}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27]: for k,v in od.items(): 
    ...:     print(k,v) 
    ...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c 3
a 1
b 2

使用场景 基本的dict无法保证顺序,keys映射为哈希值,而此值不是按照顺序存储在散列表中的。所以遇到要确保字典keys有序场景,就要使用OrderedDict.

实现原理 你一定会好奇OrderedDict如何确保keys顺序的,翻看cpython看到它里面维护着一个双向链表self.__root,它维护着keys的顺序。既然使用双向链表,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:删除键值对如何保证O(1)时间完成?

cpython使用空间换取时间的做法,内部维护一个self.__map字典,键为key,值为指向双向链表节点的link. 这样在删除某个键值对时,通过__map在O(1)内找到link,然后O(1)内从双向链表__root中摘除。

8 heapq

基本用法 基于list优化的一个数据结构:堆队列,也称为优先队列。堆队列特点在于最小的元素总是在根结点:heap[0] 基本用法:

import heapq
In [41]: a = [3,1,4,5,2,1]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42]: heapq.heapify(a) # 对a建堆,建堆后完成对a的就地排序
In [43]: a[0] # a[0]一定是最小元素
In [44]: a
Out[44]: [1, 1, 3, 5, 2, 4]

In [46]: heapq.nlargest(3,a) # a的前3个最大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46]: [5, 4, 3]

In [47]: heapq.nsmallest(3,a) # a的前3个最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47]: [1, 1, 2]

使用场景 如果想要统计list中前几个最小(大)元素,那么使用heapq很方便,同时它还提供合并多个有序小list为大list的功能。

基本原理 堆是一个二叉树,它的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只会小于或大于所有孩子节点(的值),原理与堆排序极为相似。

9 defaultdict

基本用法 defaultdict是一种带有默认工厂的dict,如果对设计模式不很了解的读者可能会很疑惑工厂这个词,准确来说工厂全称为对象工厂。下面体会它的基本用法。

基本dict键的值没有一个默认数据类型,如果值为list,必须要手动创建:

words=['book','nice','great','book']
d = {}
for i,word in enumerate(words):
    if word in d:
        d[word].append(i)
    else:
        d[word]=[i] # 显示的创建一个list

但是使用defaultdict:
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
d = defaultdict(list) # 创建字典值默认为list的字典
for i,word in enumerate(words):
    d[word] = i 

省去一层if逻辑判断,代码更加清晰。上面defaultdict(list)这行代码默认创建值为list的字典,还可以构造defaultdict(set), defaultdict(dict)等等,这种模式就是对象工厂,工厂里能制造各种对象:list,set,dict...

使用场景 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,适用于键的值必须指定一个默认值的场景,如键的值为list,set,dict等。

实现原理 基本原理就是调用工厂函数去提供缺失的键的值。后面设计模式专题再详细探讨。

10 ChainMap

基本用法 如果有多个dict想要合并为一个大dict,那么ChainMap将是你的选择,它的方便性体现在同步更改。具体来看例子:

In [55]: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56]: d1 = {'a':1,'c':3,'b':2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57]: d2 = {'d':1,'e':5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58]: dm = ChainMap(d1,d2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In [59]: d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59]: ChainMap({'a': 1, 'c': 3, 'b': 2}, {'d': 1, 'e': 5})

ChainMap后返回一个大dict视图,如果修改其对应键值对,原小dict也会改变:

In [86]: dm.maps  # 返回一个字典li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86]: [{'a': 2, 'c': 3, 'b': 2, 'd': 10}, {'d': 1, 'e': 5}]

In [87]: dm.maps[0]['d']=20   # 修改第一个dict的键等于'd'的值为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In [88]: d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88]: ChainMap({'a': 2, 'c': 3, 'b': 2, 'd': 20}, {'d': 1, 'e': 5})

In [89]: d1 # 原小dict的键值变为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Out[89]: {'a': 2, 'c': 3, 'b': 2, 'd': 20}

使用场景 具体使用场景是我们有多个字典或者映射,想把它们合并成为一个单独的映射,有读者可能说可以用update进行合并,这样做的问题就是新建了一个内存结构,除了浪费空间外,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我们对新字典的更改不会同步到原字典上。

实现原理 通过maps便能观察出ChainMap联合多个小dict装入list中,实际确实也是这样实现的,内部维护一个lis实例,其元素为小dict.


Python 20个专题完整目录:

Python前言

Google Python代码风格指南

Python数字

Python正则之提取正整数和大于0浮点数

Python字符串

CSV读写乱码问题

Unicode标准化

Unicode, UTF-8, ASCII

Python动态生成变量

Python字符串对齐

Python小项目1:文本句子关键词的KWIC显示

Python列表

Python流程控制

Python编程习惯专题

Python函数专题

Python面向对象编程-上篇

Python面向对象编程-下篇

Python十大数据结构使用专题

Python包和模块使用注意事项专题

Python正则使用专题

Python时间专题

Python装饰器专题

Python迭代器使用专题

Python生成器使用专题

Python 绘图入门专题

Matplotlib绘图基础专题

Matplotlib绘图进阶专题

Matplotlib绘图案例

NumPy图解入门

京ICP备20031037号-1